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阳乐 通讯员 罗闻 陈樱曼 陈彦霖 王洁 曹璇绚 叶璟
他们中,有的是应急先锋,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日常急救第一线倾尽全力,不曾退却;有的技艺超群,接过老一辈的接力棒,扛起服务人民健康的使命;有的承担了管理教学科研的重任,勤勉耕耘,为学科发展注入了无限活力。今年8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十佳医师”代表的从医故事。
还有一个月即将临盆的儿科副教授杨丽芬眼里透露着平静和幸福,将为人母的她表示,当初选择儿科就是因为喜欢小朋友,每一位患儿的康复都是最大的激励。在深耕小儿神经系统罕见病诊疗的这些岁月里,杨丽芬始终坚信:医生的坚持很重要。
(相关资料图)
2021年,杨丽芬接诊了一位湘西送来的脑部核磁信号异常患儿。据了解,该患儿发病已经3年了,平时症状不明显,直到在学校突然抽搐晕倒,才被送入湘雅医院。
杨丽芬在读博期间曾做过一些免疫方面的研究,也诊断过特殊免疫缺陷病,在接手该患儿的诊疗工作后,她一面给患儿做对症治疗,一面把有可能相关的因素进行重新评估,同时动员家属和患儿再做一次脑活检。
果然不出所料,检查显示有很多组织细胞增生,经过多方送检结果,确定是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而这个病症,与感染和遗传物质改变相关。杨丽芬毫不犹豫地选择继续基因检查,并找到了致病基因,原来是血液科相关病FHL。
FHL的根治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尽管该患儿增生细胞原发于中枢,但幸运的是,在没有扩展到全身时,治疗效果会事半功倍。2022年春节,患儿完成了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良好,一个月之内症状便完全消失。
今年是王爱民副教授在急诊工作的第20个年头。在这个全院最忙碌、晚夜班最多的科室,王爱民和她的“战友们”总是精神高度紧张,因为常常要从“死神”手中抢人,肩上的担子无比沉重。
让王爱民印象十分深刻的是10多年前曾接诊过的一位破伤风引起严重抽搐的患者,刚被送到湘雅医院急诊监护室后便出现心跳呼吸骤停,情况十分危急。通过心肺复苏,该患者暂时捡回一条命,但王爱民和团队成员发现其有严重的心肌损伤和肺部感染,此后又相继出现了两次心跳呼吸骤停。家属多次想放弃,但王爱民坚持认为还有生的希望。在与家属反复沟通后,她顶着压力把患者留在急诊ICU继续治疗。
经过大约1个月的伤口处理及大剂量抗感染和呼吸机治疗、支纤镜灌洗,脏器支持、营养治疗等,该患者顺利转出ICU后完全康复。患者出院前说一定要见见救命恩人王爱民。王爱民感慨道:“有医生的坚持,家属的理解,我们才能成功抢救这位患者的生命。”
另一位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救治过程则让王爱民感到颇为焦虑。当时,该患者高热昏迷、气管插管,腰穿脑脊液找到大量隐球菌,颅内压非常高,并做了侧脑室穿刺引流,两性霉素B静滴+鞘注。
然而,两性霉素B的副作用在患者身上全部体现,那么肾功能损害后要不要改两性霉素B脂质体?王爱民在请教了多位神经内科专家后,得到的说法并不一致。而是否联用氟康唑?在翻阅了相关文献后也有矛盾之处。王爱民为此陷入了两难。
想起患者女儿含泪恳求的模样,王爱民暗暗起誓要攻克这一难题。最终通过多学科共同努力,患者已完全康复并回归正常生活。
2018年,胰胆外科主治医师纪连栋会诊了一位从岳阳送来的重症胰腺炎患者。由于感染性休克,这个30多岁的小伙子刚被送到急诊门口就出现了心脏骤停。虽然通过心肺复苏勉强救了过来,但之后却一直处于昏迷状态。
经过多学科会诊后,专家们评估:可能是脓毒血症感染引起的脑病,也可能是呼吸骤停以后引发缺血性脑病。
由于家境贫寒,加上小伙子病情实在太重,家属对于是否继续治疗始终犹豫不决。纪连栋承诺一定会尽力为他们节省治疗费用,并且帮助联系红十字会集资,甚至发动科室员工募捐。
为了创造生命奇迹,纪连栋拼尽了全力。在为该患者做完急诊手术后,其感染得到了控制,多个脏器功能也趋于好转。术后不到一周,患者终于苏醒了过来。经过一个多月的恢复,最终痊愈了。
消化内科刘小伟教授认为,学科的竞争力是为患者“看好病”,获得老百姓认可。同时,“看好病”是科研的出发点,最终也将反哺于科学研究。因此,他将重点放在了疑难病诊治与专病研究两个方面。
前不久,刘小伟来到湘西,对一例胃底黏膜隆起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演示,成功切除了胃底一个直径接近3cm的黏膜下肿瘤,完成了湘西自治州第一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刘小伟边手术,边讲解,术后还进行了现场技术指导,规范实践操作。他为大家解读了术中难点及风险,包括术前如何缜密制定风险评估、多学科合作、应急预案等,将积累多年的经验化作方式方法与基层医生分享。
标签: